非晶态铁基合金的电沉积有两大特点: (1)非晶态铁基合金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优异的磁性能,较好的耐蚀能力和电催化活性。如果通过形成非晶态合金使它们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铁合金的电沉积往往属于异常共沉积的诱导共沉积,例如在水溶液中,m0.w、p等都不能沉积出纯单质来,却可以在fe、c0、ni等一些金属离子共存的溶液中,通过这些金属的诱导作用以合金的形式沉积出来。 一、电镀非晶态铁钨合金 表4—8—5列出了fe—w非晶态合金电镀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镀液以铁金属的硫酸盐和钨酸钠为主盐,以柠檬酸或酒石酸盐作为配合剂。 fe—w合金镀层中含w量小于原子分数10.4%时,镀层是体心立方(bee)的晶体;大于原子分数13%时,则为非晶态;二者之间为晶+非晶的混合状态。fe—w合金非晶化所需的小含w量为原子分数13%。同时研究认为电沉积fe—w时形成的是置换型固溶体,当沉积出较多的w时,沉积层的结晶成长变得很困难,终沉积层变为非晶态结构。也有研究认为,fe—w合金在电沉积过程中,首先形成fe,原子簇,当还原的金属w较少时,生成了w在fe,结构中的固溶体,这时镀层是晶态结构。当还原的w足够多时,w就同fe,生成置换型的fe,w金属间化合物,同时限制了晶体的长大,镀层转变为非晶态,而此时镀层中w的含量为22%左右(质量分数)。 表4—8—5电镀fe—w非晶态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 1.电流密度对镀层结构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镀层中的w含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逐渐上升。在同样的电镀条件下,阴极电流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2.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的影响 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的影响,当电流密度较低时,镀层表面出现细微的球状凸起物;当电流密度逐渐增加时,这些镀层表面凸起物的尺寸逐渐增大(即镀层中的w含量较低时,镀层表面的突起物呈细微状态)。电流密度较低时,镀层表面几乎没有裂纹,而伴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裂纹逐渐增多和加深。 当电流密度逐渐增大时,合金镀层结构进入混合晶态;当电流密度继续增大并超过30ma/cm2时,镀层完全转变为非晶态结构,其断面光滑、无结晶状结构出现。 二、电镀非晶态铁钼合金 在含铁硫酸盐溶液中加人钼酸钠,并采用柠檬酸钠为配合剂的镀液电沉积,可获得fe—m0合 金镀层。表4—8—6列举了电沉积fe—m0非晶态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表4—8—6电镀fe—m0非晶态合金的镀液及工艺条件 ![]() 铁钼合金电沉积镀液的组成、ph值、电流密度等对合金镀层的含钼量及镀层非晶化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镀液中m0浓度的增加,镀层中的含m0量增加;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含m0量影响不大;随着镀液ph值的增加,镀层含m0量先增加后减小,在ph值=5时,镀层具有大的含m0量。电镀fe—mo合金一般采用配合剂电解液,这是因为提供钼的来源的是钼酸盐。在强酸性溶液中钼酸盐溶解度小,而ph值较高时fe2+或np离子会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以需加入与fe(ni)离子形成络离子。使用多的配合剂是柠檬酸或柠檬酸盐(早期使用酒石酸盐)。对配合物电解液,控制ph值非常重要,因为柠檬酸是一种较弱的多元酸,ph值对其电离有强烈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金属配离子的形成和种类。 三、电镀非晶态铁磷合金 在非晶态合金电镀工艺中,fe(ni)-p合金是很重要的一类。fe—p非晶态合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铁的来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尤其是fe—p非晶态合金具有的独特的性能,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镀fe—p合金一般使用二价铁盐(fecl2或fes04)和次磷酸二氢钠组成的电解液,ph值在1左右。镀层具有很好的耐蚀性,经400℃热处理后,硬度可提高到hvi000以上,并具有良好 的耐热性能,可用于高温下工作的零部件。其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如表4—8—7。 表4—8—7非晶态铁磷合金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 ![]() (一)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结构的影响 1.镀层的磷含量与镀液中的次磷酸钠含量的关系(见表4—8—8) 从表4—8—8可见,增加镀液中次磷酸钠含量可以提高镀层中p的含量。但次磷酸钠加入量大于209/l以后,镀层p含量的增加就不明显了。由fecl2和nah2p02组成的电解液,阴极极化性能小,阴极电流效率低;而且阴极电流效率随阴极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加,因而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差。为了改善镀层质量,控制镀液中nah2p02加入量和ph值是十分重要的。 表4—8—8镀层p含量与镀液次磷酸钠浓度的关系 ![]() fe—p非晶态合金镀层的晶化过程与ni—p非晶态合金镀层相似,在250℃~345℃的温度范围内,镀层非晶态结构转变为亚稳定相α—fe(p)固溶体,而395%的强放热峰则反映出fe3p从α-fe(p)固溶体析出。 2.镀液ph值对镀层磷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当ph值偏低时,由于大量析氢而得不到镀层;当ph值偏高时,镀层磷含量迅速下降,得不到非晶结构,所以一般ph值选择在1左右为佳。 对电镀液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阳极,其次为稳定剂,fe3+是有害杂质,存在时水解生成fe(oh)3,沉积于阴极工件表面,造成镀层粗糙、多孔和发脆。电解液中还应加入fe2+稳定剂,如抗坏血酸和碘化钾效果等。 (二)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1.次磷酸二氢钠 次磷酸二氢钠对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较小。 2.ph值的影响 当ph值增大时,阴极极化曲线负移,即在相同的阴极电流密度下,阴极电势较负,这表明阴极过程的阻力增大。 3.添加剂的影响 测试了加入乌洛托品、硫脲、糖精的阴极极化曲线。在电流密度<6a/dm2时,加入乌洛托品使极化曲线负移;而加入硫脲和糖精使极化曲线正移,可见,不同的添加剂对电极过程有不同的影响。 四、电镀镍钨磷非晶态合金 ni—w—p三元合金是非晶态合金镀层,具有高硬度,镀层经400℃、1h热处理后,其硬度可达到hvl400以上;并且提高了热稳定性,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提高了镀层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较ni—p合金镀层有更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 非晶态ni—w—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如表4—8—9。 表4—8—9ni—w—p非晶态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 (一)电沉积条件对镀层硬度的影响 随着镀液ph值升高,镀层硬度也随之增加。随着电镀时电流密度增加,镀层的硬度也逐渐增大。 随着镀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的增大,镀层中的w的含量升高,p的含量降低,从而使镀层的孔隙率降低,导致密度增加,镀层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从而镀层的硬度也随之有所升高。 (二)电沉积条件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镀液的ph值对镀层的耐蚀性的影响比较复杂,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镀层的耐蚀性先减小后增大,这是因为在ph值较小时(ph值=3.5),镀层的耐蚀性主要由p含量决定。随着ph值的升高,p含量开始下降较快,w含量上升较慢,当ph值为5.5以后时,p含量几乎不变,而w的含量增加较快。镀层的耐蚀性主要由w的含量决定。w的含量的提高,使镀层的孔隙率大大下降,致密度提高,从而使耐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镀液的电流密度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镀层的耐蚀性有所提高,但变化比较平稳。镀层的耐蚀性主要由w的含量决定。 相关阅读:电镀镍磷、镍钨及镍钼非晶态合金 电镀非品态合金概述、特性及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