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型自清洁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黄硕1,吴仲岿1,2,易辉3,万晓东3,张锐3
(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0;2.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435002;3.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
输电线路的覆冰和积雪威胁着电力及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结冰和除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防冰除冰技术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大多数防覆冰涂料是利用各种可取得的热源提高被涂覆物表面的温度,防止过冷却水在线路表面冻结成冰,另一种思路则是大限度地降低冰与基底之间的结合力,可取得更好的效果[1-5]。在输电线路的导线、绝缘子等上涂覆具有疏水性能的涂料,可使冰或雪的附着力明显降低。用于电力系统的长效防污闪涂料(简称prtv防污闪涂料)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及疏水迁移性,但不能较为有效地防止覆冰的发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此种涂层的憎水性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将自成型防污闪复合材料prtv与疏水型纳米sio2合成类似荷叶自清洁结构的突触结构,可制备出具有高疏水特性的复合材料[6-9]。文中对prtv涂料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纳米sio2的含量对改性prtv涂层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考查了涂层表面的微结构与其水接触角的内在关系。
1 实验
1.1 防覆冰涂料的制备
所用prtv涂料为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疏水性纳米sio2为实验室自制。称取设计质量的纳米sio2、二甲苯、甲苯、丙酮,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置于kq-100e型超声波清洗仪中超声振荡20min,之后加入设计质量的prtv 涂料,再次放入超声波清洗仪中超声振荡20min,后将制作的涂料放入qzm 型锥体磨中进行研磨,取研磨后的涂料涂覆在载玻片表面,得到测试样片。纳米sio2粉末与prtv 涂料的设计质量比分别为0.83∶10,1∶10,1.25∶10,1.5∶10,所得样片依次编号为a1,a2,a3,a4。取各种不同编号的玻璃样片进行水接触角测试,并选择适当的样品做sem 测试,观察材料表面的微结构对覆冰速率的影响。
1.2 分析与表征方法
1)利用c201型水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各样片的水接触角值。
2)样片表面用酒精去污,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接触角分析
如图1所示,prtv 涂料的水接触角为106°,而a1,a2,a3和a4样片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23°,140°,150°,135°,其中a3达到超疏水的临界值150°。
图1 各样片的水接触角
由图1可以看出,与prtv涂料相比,纳米sio2-prtv复合涂料的水接触角明显增大,这表明疏水性纳米sio2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prtv涂料的疏水性能。有研究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可能会使涂层表面形成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可以诱导材料表面产生超疏水性[9-13]。除此之外,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依次递增,水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纳米sio2与prtv 质量比在0.83∶10至1.25∶10之间),纳米sio2的含量越高,改性prtv 涂层的疏水性能越好;而当纳米sio2
的含量超过此范围,复合涂料的疏水性能反而下降。
2.2 表面微结构与疏水性的关系
为研究复合prtv 涂料涂层表面的微结构与其水接触角之间的关系,对比了未添加纳米sio2的prtv涂料与a1,a2样片的表面sem 形貌,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涂层表面的sem 图
在图2a中可以看到,prtv 样品表面较为光滑,未发现纳米、微米级的突触,将图2b和c与之进行对比,可发现纳米sio2的添加改变了涂层表面的形貌,a1和a2样片的涂层表面均出现了纳米-微米级的仿荷叶结构。对比a1和a2样片,可以看出在a1样片上以纳米级分散的sio2颗粒较少,较多的sio2颗粒团聚在一起,呈微米级分布且分散较为稀疏,涂层表面未形成较均匀的微米-纳米阶层结构。而在疏水性能更好的a2样片表面(水接触角达到140°),形成的仿荷叶结构更优异,大部分sio2颗粒以纳米、微米级较为均匀地分散其中,且形成了较均匀的微米-纳米阶层结构。涂层表面纳米-微米结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纳米sio2的添加量不同导致的。如果作为分散相的sio2添加量较小,会造成纳米、微米级的sio2颗粒分散较为稀疏,且不均匀,从而导致涂层表面的纳米结构不够密集,难以形成非常均匀的纳米-微米阶层结构。而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纳米级突触的密度增大,纳米-微米结构的构成更加均匀,因此涂层的水接触角增加。纳米sio2添加量高的a4样片的水接触角反而下降,可能是由于添加量过高时,纳米sio2在涂层表面团聚形成了较大尺寸的颗粒,不能形成较为均匀的微米-纳米阶层结构。这表明,纳米sio2的添加量可能对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均一程度及形状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