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与成膜过程的研究进展

   日期:2022-04-01     浏览:128    
核心提示: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与成膜过程的研究进展章芬成* 杨建军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与成膜过程的研究进展

章芬成* 杨建军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

当前,由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各国政府对化学产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随着环境法规对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含量的限制,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做为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型涂料,凭借其低VOC 含量,具有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化学品性、耐候性和低温成膜性能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溶剂型涂料; 而在与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相比时,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在成膜时,能够得到较高的交联密度和高相对分子质量,这是单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所不能及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钢结构、木器、工业品、塑料、皮革和建筑等领域的防护和装饰。

1 含羟基组分的制备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所使用的含羟基组分可分为乳液型多元醇和分散体型多元醇,乳液型以乳液型丙烯酸酯多元醇为主。而分散体型多元醇又可分为聚氨酯分散体、丙烯酸酯分散体和混合型聚氨酯分散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叙述。
1. 1 乳液型丙烯酸酯多元醇
乳液型丙烯酸酯多元醇是指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乳液,它是通过使用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与其它丙烯酸酯单体乳液聚合制备的。这种含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分子质量高,具有自身能够成膜的特点,因此在室温下干燥比较快,同时乳液型多元醇羟基含量大,配制双组分涂料时需要的多异氰酸酯用量小,涂料成本低。乳液型丙烯酸酯多元醇在制备时需要使用乳化剂,这些乳化剂在形成涂膜后使涂料的耐水性下降,为了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刘玉珍等人[1]采用催化链转移聚合技术先制备了含双键的大分子单体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然后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分子质量较小、羟基分布均匀的聚合物乳液,用它配制的涂料具有快干、耐水性好、与异氰酸酯组分相溶性好的特点,涂膜性能与溶剂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相当。但是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较为困难,难以制得较高羟基含量的乳液,其原因是亲水单体在水相中易发生聚合反应,造成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分布不均匀、羟基官能度分布较宽,从而大大缩短了乳液的活化期。另外,乳液型丙烯酸酯多元醇粒径较大,与多异氰酸酯配制时较难混合均匀,涂料外观和性能较差,有时需要使用高剪切混合设备,或使用双组分喷枪施工[2 - 3]。
1. 2 分散体型多元醇
为了改善多元醇的水分散性,提高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涂膜性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分散体型多元醇,也称第二代水性羟基树脂。这类多元醇粒径小( 粒径小于0. 08μm) ,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易控制,得到的涂膜外观较好,综合性能优异,明显提高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涂膜性能。
1. 2. 1 丙烯酸分散体型多元醇
丙烯酸分散体型多元醇的乳液粒径小,具有较低的分子质量。使制得的涂膜交联度高,光泽度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与乳液型丙烯酸多元醇相比,丙烯酸分散体型多元醇的缺点是聚合物分散到水中后,有机溶剂必须脱除,大大增加了合成成本。另外,聚合物在水分散过程存在黏度峰值,体系黏度会急剧增大,形成高黏度低固含量的分散体,不利于双组分体系成膜。
Billiani J 等[4]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低VOC 含量的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结果表明: 漆膜性能与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结构有关,制备的分散体均具有较好的施工性、硬度和耐化学药品腐蚀性; 王瑞宏等[5]用链转移法制得接枝和部分嵌段的丙烯酸共聚物,其分子质量分布相对较窄,将其与未改性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交联,可得到性能优异的涂膜。李韶茂等[6 - 7]对丙烯酸多元醇分散体进行了研究,发现体系的粒径对涂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羟基含量、酸值和胺中和度来影响粒径大小,当体系中胶乳粒子的粒径为130 ~ 150nm时,涂膜性能好。
1. 2. 2 聚氨酯水分散体型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是一类分散在水中溶胀的聚氨酯粒子,粒径比丙烯酸乳液的小。水性聚氨酯还具有流平性好,遮盖力强,附着牢固,涂层耐寒、耐热,黏度较低,易加工,机械性能堪比溶剂型聚氨酯,具有突出的硬度、耐划伤性和耐化学药品腐蚀性。通过调节聚氨基甲酸酯的浓度和氨酯键的密度来改变涂膜性能,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产品。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分散体时,其保色性和耐候性优于芳香族异氰酸酯,而且与水的反应活性也远小于芳香族异氰酸酯。Melchiors等[8 - 9]分别使用IPDI 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HDI) 配制了聚氨酯分散体并做了对比。前者乳液涂膜快干、硬度较高,而后者黏度较低,容易分散在水中,所得涂膜柔韧性好、光泽度也高,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在双组分聚氨酯体系中,聚酯多元醇是早采用的多元醇组分,但聚酯主链易于水解且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皂化反应,导致聚合物主链断裂[10 - 11]。针对这一情况,Fiori 等[12]采用聚碳酸酯二醇代替聚酯二醇、异佛尔酮二胺扩链,并用乙醇胺封端制得聚氨酯分散体型多元醇。用IPDI /HDI 混合型异氰脲酸酯复配成膜,发现涂膜的耐水解性得到很好地改善。王月菊等[13 - 14]也做了相关的改性,将丙烯酸聚合物接枝到聚酯分子链上,可有效改善聚酯多元醇的耐水解性。在聚酯- 聚丙烯酸混合分散体系中,通过在聚丙烯酸酯链上结合相对疏水的基团,可降低其对水的敏感性,且软聚酯链与硬聚酯链结合,可达到硬度与韧性的平衡。
1. 2. 3 混合型分散体型多元醇
混合型分散体型多元醇是指将以上介绍的2 种或2 种以上分散体多元醇进行物理混合后得到的分散体,将其混合后以期得到兼具2 种分散体性能的涂料。要得到满意的混合分散体,一定要注意2 种分散体的极性、混溶性和混合比例,同时还应考察混合后分散体的储存稳定性。

2 多异氰酸酯的亲水改性
应用于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基本上以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为主。大多数未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在双组分水性体系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很大限制,因为它们很难与羟基组分均匀混合,因而增加了相分离的可能性。要想使多异氰酸酯组分和羟基组分均匀混合,根本的途径是采用亲水组分对多异氰酸酯进行化学改性。
2. 1 非离子改性
非离子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是通过在其结构中引入亲水的非离子基团获得亲水性的。这是目前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主要的方法。多异氰酸酯的非离子改性一般采用聚醚改性。主要是聚乙二醇单醚,对HDI 多异氰酸酯来说,为了得到良好的水分散体,一般采用5 < n ( 聚合度) < 10[15]的聚乙二醇单醚作为改性剂,如果n > 10,仍单纯使用聚乙二醇单醚改性时,则易发生结晶现象。为
了克服结晶化问题,Lass 等[16]用聚乙二醇单甲醚与ε - 己内酯生成的聚酯/聚醚复合体来改性多异氰脲酸酯,不仅可以克服结晶现象,同时增加涂膜的亲水性。除聚乙二醇单醚可作为亲水组分改性多异氰酸酯外,也可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氨烷基硅烷改性,可提高涂膜的耐水性。亲水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在水中的稳定性,可通过加入阴离子乳化剂和溶剂来得以提高[17 - 18]。
2. 2 离子改性
王久芬等[19]将DMPA 和HDI 的脲二酮/HDI 三聚体的加成物用N -甲基吗啉中和后,可作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交联剂。中和剂可选用其它对异氰酸酯呈惰性的胺,如三乙胺、N-甲基吡咯等。用含亚乙氧基单元的组分改性多异氰酸酯,虽然具有阴离子改性剂用量少、多异氰酸酯水分散性好、涂膜耐水性好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缺点,如对pH 值的控制要求高,pH 值过小易产生水,可分散多异氰酸酯从而影响与聚合物多元醇的相容性,pH 过高时,叔胺又能催化NCO 与H2O 的反应,缩短双组分聚氨酯乳液的活化期。Kaminski 等[20]将IPDI 三聚体、亚乙氧基化的3 - 乙基- 3 -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树脂与N - 羟乙基甲基吗啉反应,用硫酸二甲酯烷基化、乳酸中和得到阳离子型多异氰酸酯。当其与阳离子稳定的聚氨酯水分散体一起使用,活化期可达8h,远远超过阴离子稳定的体系,与阴离子改性方法相比较,该法使用的含羟基树脂合成工艺比较复杂,使用范围有限,同时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步骤较多,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价值较小,相比之下,阴离子改性的工业价值会更高一些。
2. 3 两性改性
可以采用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改性的方法,来制备水可溶的多异氰酸酯。它能综合2 种方法的优点,亲水改性后的多异氰酸酯黏度低、水分散性好、混溶性好,制备的涂膜耐水性好、硬度高,例如用HDI 三聚体与DMPA和聚( 乙二醇一丙二醇) 丁醚反应进行三聚体混合改性,可得到贮存稳定的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降低了结晶化的倾向,减少了漆膜的水敏感性,并具有良好的漆膜性能[21]。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与3 - ( 环己胺基) - 丙烷磺酸、两性离子的氨基磺酸盐,在温和条件和叔胺中和剂存在下反应,生成的磺酸脉衍生物是极好的乳化剂[22]。在混合改性中,值得注意的是,阳离子型多异氰酸酯不能和阴离子型聚合物多元醇一起使用,否则混合体系会发生凝聚。

3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交联成膜过程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成膜包含2个过程: 物理成膜过程和化学成膜过程。这两者并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一般相互交叉进行。
3. 1 物理成膜过程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成膜早期主要以物理成膜过程为主。此期间主要表现为水分的挥发,粒子的聚结。对此过程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1) 环境温度和湿度,这2 者会直接影响水分的蒸发速率。对于室温固化的涂料,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会有大量的副反应,导致涂膜光泽度降低。双组分水性聚氨酯膜的FT - IR 分析表明: 靠近表面,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随湿度的增加,形成的脉基团也增加[23]。( 2) 体系的固含量越低,水分越多,则物理成膜时间越长。且膜的厚度也会影响水的损耗,有研究表明,从薄膜底部损耗水需要20min,而厚膜则需要100min[24]。( 3) 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剪切模量以及空气与水的界面张力。聚合物粒子在溶液中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乳液粒子在成膜时要相互接触,就必须克服粒子之间的这种排斥力。( 4) 聚合物的粘弹性由玻璃化转变温度、极性、分子质量和溶剂或增塑剂含量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直接影响粒子的凝聚过程。
3. 2 化学成膜过程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的化学成膜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而成膜效率对反应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反应体系中催化剂含量、基团的反应活性等。成膜过程中涉及的反应见式1。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终的涂膜性能,主要取决于体系内交联反应的发生。在理想环境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和涂膜的形成,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涂膜中或上升到膜表面散逸。然而,如果涂膜表面固化太快,形成的气泡将会停留在膜内或者在表面形成缺陷,直接影响涂膜的终性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选用一种异氰酸酯,使它与水的反应速度远远低于其与羟基组分的反应速度。试验证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是佳的选择,如HDI 与水的反应就较慢。Bock 等[25]还报道: 混合后30min 才能观察到CO2 的产生,为了保证羟基完全反应,通常使用过量异氰酸酯( NCO/OH 比率为1. 5 ~ 3. 0 ) 。多元醇接枝的COOH 基也可与NCO 基、OH 基发生反应,其反应速率较低,但可有效减少体系的亲水性,改善涂膜的耐水性。物理成膜和化学成膜过程几乎同时进行,但是相对于水分挥发速率,异氰酸酯的反应相对要慢很多。Melchiors等[8]发现在室温下,尽管蒸气压低,水仍然蒸发很快; 而异氰酸酯全部固化则需要一段时间。随着水的挥发,乳胶粒子的间距逐渐缩小,后聚合物链节所含的官能团相互接触,并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涂膜的性能得到提高。

4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展望
随着各国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准的出台,水性双组分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不污染环境,成膜时交联密度高、涂膜耐磨、快干、耐溶剂性好等优点,正逐步取代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而被广泛用作汽车面漆、汽车修补漆、木器涂料、皮革涂料。随着对其结构、性能、成膜过程及反应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引入了亲水基团含量的控制; 聚氨酯链上特殊功能分子结构( 如含硅、含氟) 的引入;特殊功能性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进一步拓宽等领域进行的深层设计和优化,不断发展高性能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体系,使其可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