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uv 金属涂料在金属标牌装饰、易拉罐加工、金属饰板制造、铝合金门窗保护及钢管临时涂装保护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uv 涂料应用于金属材料时常遇的问题就是涂层对金属的附着力不佳,若未添加特殊功能的附着力促进剂,常规uv 涂料很难获得较理想的附着力。本课题通过对金属涂料附着力机理进行研究,开发出了不用附着力促进剂,也可以获得优异金属附着力的光固化低聚物。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多元醇(自制,羟值:125 mgkoh/g);对羟基苯甲醚(mehq);二丁锡二月桂酸酯(t-12);1173 ;1,6- 己二酸双丙烯酸酯(hdda)
1.2 合成方法
在四口烧瓶中,按计量加入ipdi、mehq 和t-12(用甲苯稀释至1∶10);升温至45℃,滴加hea,1 h滴加完毕;在50~55℃保温3 h 左右,待—nco 值降至理论值后,再加入计量的mehq 与t-12,升温至70℃,滴加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酸多元醇;在85℃保温至—nco% 降至0.5 % 以下,结束反应;加入hdda 兑稀,放料。
1.3 分析测试
1.3.1 红外测试
采用涂膜法,用傅立叶红外色谱测试低聚物的红外谱图。
1.3.2 酸值
精确称取1 g 左右低聚物于250 ml 锥形瓶中,用20 ml 苯醇溶解,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
1.3.3 —nco 值
运用二正丁胺法,测定样品中nco基的质量含量。
1.3.4 金属附着力测试
制备光固化清漆,在铝板或铝膜上进行喷涂或刮涂,在紫外灯下进行uv 固化,用划格法测其附着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谱图
图1 是低聚物的红外谱图,从中可以看出:在3 400 cm-1 附近出现了n—h 吸收峰,3 310 cm-1 附近几乎看不到氢键化的吸收峰,表明脲基上的n—h 几乎没有氢键化;在1 521 cm-1 附近出现了n—h 伸缩振动峰,在1 724 cm-1 附近出现了c=o 的伸缩振动峰,在1 177 cm-1 附近为c—o 的伸缩振动峰,这些都是聚氨酯的特征谱带。在2 955 cm-1 处有很明显的o—h吸收峰,结合1 724 cm-1 附近的强吸收峰,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有饱和—cooh 的结构。
2.2 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由于在低聚物的合成过程中,ipdi 与hea、丙烯酸多元醇的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所以反应温度是影响合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ipdi,2 个—nco基团在低温下差距较大,温度升高差距缩小,因此反应要分两步进行,步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在50~55℃,第二步反应特别重要,若反应不完全,残留的—nco 会使产物的稳定性降低。反应温度高于步,可以在75~80℃,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同时有利于低聚物中丙烯酸酰基双键的存在。图2 给出了步和第二步的反应时间与—nco%的关系曲线。
由图2 可以得知:在步反应过程中,反应约3 h 左右,—nco 的残留量已经基本达到理论值;第二步反应,温度控制在75~80℃,反应4 h,—nco 下降到0.34%。
2.3 低聚物酸值对附着力的影响
尽管目前对金属附着力的促进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有几点已基本形成共识,即氢键理论和化学键理论。涂料中能够在金属界面形成氢键的基团包括羧基、羟基、氨酯基、氨基、酰胺基等常见基团,其中羧基对金属基材的作用较为显著。金属附着力与酸值的关系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适当提高酸值对附着力有明显的影响,这点刚好体现了羧基对金属基材的附着力较为显著。不过,并不是酸值越高,附着力越好。从吸附研究获知,如有大量极性基团存在于涂料中,极性基团将大量富集于涂层-基材界面上,只剩下较少的弱极性链段伸入到涂层本体中,涂层本体与界面的作用强度不高。如果适量的氢键基团沿着树脂链分散分布,树脂分子以几个极性基团附着于金属基材上,还有较多链段延伸到涂层本体中,则容易获得较好的附着力。
2.4 丙烯酸多元醇与半加成物配比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