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PVC内墙乳胶漆流变体系的选择

   日期:2021-10-27     浏览:218    
核心提示:0 前言内墙乳胶漆因具备环保、易施工、价廉、装饰性强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室内墙面装饰的主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内墙乳胶
0 前言
内墙乳胶漆因具备环保、易施工、价廉、装饰性强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室内墙面装饰的主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内墙乳胶漆的生产企业繁多,产品品类也五花八门,其中以中低价位的中高PVC内墙乳胶漆市场占有率大。由于中高PVC内墙乳胶漆产品价位较低,设计成本有限,配方设计者通常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遮盖力与耐擦洗性能的提高,对于流变性能的设计相对保守。虽然在国标GB/T 9756中没有流变性能的相关指标,但流变性能的设计却不容忽视。流变性能影响开罐状态。而开罐状态则是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产品是否分层、流态是否呈线性,均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此外,流变性能与施工性能及涂膜的终状态息息相关,产品的施工手感、抗飞溅性能及流平与流挂的平衡决定了施工人员对产品的评价,而“油木工渠道”对产品销量的贡献绝不容小觑。
早期对于中高PVC内墙乳胶漆配方均采用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的增稠剂,因为HEC具备一定的保水性能,且增稠效率高、稳定性好、对产品其他性能的负面影响小,但单一采用HEC增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流态往往差强人意,易分水,且施工时抗飞溅性能较差。近年来,纤维素的价格节节攀升,而同时其他两类常用增稠剂:碱溶胀增稠剂(ASE、HASE)与聚氨酯类增稠剂(HEUR)无论在品类还是在功能上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单一以HEC作为增稠剂已不是性价比优的流变体系,筛选性价比较高的中高PVC配方的流变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在内墙乳胶漆中高PVC配方中,以不同种类的HASE、HUER或两者的搭配逐步替代不同量的HEC,以开罐状态、贮存稳定性、流动状态及经济性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性价比较优的流变助剂搭配。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BSA6202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高速分散机GFJ-0.4,斯托默黏度计STM-IV,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验原料及配方
试验用主要原料如表1所示,其他原料均为市售。试验配方如表2所示。


1.3 试验工艺
缸内加入1,置于分散机上低速分散,加入2,分散数分钟后加入3,待缸内溶解至透明无颗粒状时加入4~7,分散均匀后加入8~11,并提高转速至2 000r/min,高速分散20 min,降低转速至900 r/min,加入12~17,分散10 min,得成品。其中后增稠剂添加量的确定以保证初始黏度控制在(105±3) KU。
 
2 试验设计思路及结果
乳胶漆流变体系的设计通常要考虑低、中、高剪黏度的平衡。低剪黏度影响着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及流平与流挂的平衡,中剪黏度影响着产品生产过程中给料过程及感观黏度,而高剪黏度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高速分散及施工过程中涂膜厚度、抗飞溅性能等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不同剪切黏度增稠的HASE、HEUR及二者的搭配逐步替代不同量的HEC,其中HEC为增稠效率较高、低剪增稠为主的一类羟乙基纤维素。设计思路如表3所示。

在表3中,A为单一采用HEC的增稠体系,B、C、D、E、F分别为在A的基础上以其他增稠剂替代部分HEC的增稠体系。为保证所有体系之间流态的可比性,统一控制初始斯托默黏度在(105±3) KU。表3中所用增稠剂DR770及RM2020分别为高剪切增稠的HASE类及HEUR类增稠剂,对斯托默黏度的贡献较小,均与其他增稠剂搭配使用。RM8W为中低剪的HEUR类增稠剂,由于增稠效率较相应HASE类增稠剂低且价格较昂贵,考略到经济性的问题,故在HEC用量较少的E、F不再单独与HEC配合使用。同样RM2020的价格相对昂贵,故HEC/RM8W/RM2020的搭配仅在C组中使用。按表3中所示设计思路进行试验,跟踪黏度变化、流态及开罐分层情况,计算流变助剂成本并按价格升序进行排序,所得试验结果数据汇总于表4。

注:a) 该编号源于表3。
b) 该增稠剂用量为除HEC外使用其他增稠剂的用量。
c) 热储温度为50 ℃。
d) 流态及分层情况均为热储90 d未搅动状态下的结果。
e) 将流态划分为0~5即6个等级,其中5优,0差。
 
3 结果讨论
3.1 HEC用量对半成品浆黏度的影响
将表2中所示配方中1~16项称为半成品浆,即在加入其他增稠剂及剩余水(增稠剂与剩余水的总和为2%)之前的为半成品浆。测得B~F的半成品浆黏度值于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纤维素用量与半成品浆黏度的关系基本呈现线性,纤维素用量减少0.05%,半成品浆黏度减少8.5 KU左右。

3.2 不同增稠剂搭配对热储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增稠剂搭配下热储黏度变化趋势见图2。

由图2可知,从黏度变化趋势来看,采用HEC时,热储黏度变化小,成品黏度较稳定;同等HEC用量下,HEC/HEUR黏度变化基本小于含有HASE的增稠体系搭配;就同类型的增稠体系搭配来看,随着HEC用量的减少,为保证初始黏度的一致,HASE或HEUR类增稠剂用量相应增多,热储黏度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特别是对于含有HASE的增稠体系搭配,该趋势更加明显。当HEC用量为0.26%(E组)及0.21%(F组)时,所有设计的流变助剂搭配热储3个月黏度上涨均在10 KU以上,成品的贮存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HEC用量较少的E组及F组,目前的分散润湿体系可能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调整来改善其热储稳定性。此外,以上增稠体系搭配中,就同HEC用量下进行比较,以HEC/AP-10热储黏度变化大。从热储90 d分层情况来看(表4),对于HEC/HASE,仅F2出现了1 mm分油,其他均未出现分层问题,F2为HEC(0.21%)与AP425的增稠体系搭配,F2对应的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仅为67.2 KU(图1),靠中剪切增稠的AP425将初始黏度调至(105±3) KU,体系低剪黏度偏低,因此出现了轻微的分层。对于HEC/RM8W的B2、C3及D3组, 除HEC用量较多的B2组未出现分油情况外,C3、D3均分别出现2mm、3 mm的分油。而同样是HEC/HEUR搭配的HEC/RM8W/RM2020也出现了3 mm的分油。说明HEC/HEUR存在一定的分油风险,当低剪增稠的HEC用量较大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分油现象。对于HEC/AP425/RM2020及HEC/AP425/RM8W,C4出现了1 mm左右的分油,而D5、D6、E4及E5均未出现分油,说明随着HEC用量的减少,AP425用量的增加,分油现象得到了改善。该现象可由王武生[5]等提出了HEUR类增稠剂分层现象的理论分析进行解释,HEUR的结构特征为亲油-亲水-亲油三嵌段聚合物,两端为亲油端基,通常为脂肪烃基,中间为水溶性聚乙二醇链段。在乳胶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端能与乳胶粒子进行吸附,从而在不同乳胶粒子间形成桥联并将粒子束缚在一定的间距中,当此间距小于原乳胶粒子原有间距时,乳胶将被浓缩,多余的水、助剂等将被分离出来形成分层现象。根据此理论,当体系中加入HASE类增稠剂时,HEUR的两个亲油端既可两端均吸附于乳胶粒子上,也可一端吸附乳胶粒子,一端与HASE的疏水端缔合,甚至两端均与HASE的疏水端缔合,这样可减少HEUR亲油端吸附在不同乳胶粒子间形成桥联,减少乳胶粒子被束缚的机会,乳胶被浓缩的问题得到改善,分层问题也相应得到改善。
3.3 不同增稠剂搭配对流态的影响
表4中列出了不同增稠剂搭配的流态表现。其中,AP-10与所选用的HEC同为低剪增稠为主的增稠剂,HEC/AP-10的产品流态基本与HEC相当,但当AP-10用量较大时如F1,成品黏度增加过大,其流态情况差于HEC。其他增稠体系搭配均不同程度地优于HEC。同等HEC用量下进行比较,采用HEUR的增稠搭配流态优于HEC/HASE,即便采用高剪增稠的碱溶胀DR770,其流态也不如使用中低剪增稠的聚氨酯RM8W。同增稠体系进行比较,随着HEC用量的减少,低剪增稠为主的增稠剂在增稠剂总用量中的占比减少,流动状态有变好的趋势。
3.4 不同增稠剂搭配性价比的讨论
按增稠体系的价格升序将前10位的增稠体系搭配列于表5,比单独使用HEC更具备价格优势的增稠剂搭配主要有HEC/AP10、HEC/AP425、HEC/AP425/DR770,以上搭配均属于HEC/HASE。其中,采用HEC/AP-10时,价格具备较大的优势,但产品流态情况与单独使用HEC的A1组相差不大。若以价格为优化目标,流态、分层情况及热储黏度稳定为第二优化目标,优的流变助剂搭配为D2组:HEC(0.31%)/AP425,即采用HEC将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调至80 KU左右,然后采用中剪增稠的AP425将黏度调至合适值。该增稠剂搭配流态较优,热储90 d不分层,黏度仅增加4.2 KU,价格排在第5位,具备极好的性价比。
按流变状态较好的前10位增稠体系搭配列于表6,流态较好的增稠剂搭配主要有:HEC/RM8W、HEC/RM8W/RM2020、HEC/AP425/RM8W、HEC/AP425/RM2020、HEC/AP425及HEC/AP425/DR770。若以流态情况、分层情况及热储黏度增加作为优化目标,价格优势作为第二优化目标,优增稠剂搭配为D6:HEC(0.31%)/AP425/RM8W,即采用HEC将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调至80 KU左右,然后采用中剪增稠的AP425及中低剪增稠的RM8W将黏度调至合适值。该增稠剂搭配流态优,热储90 d不分层,且黏度增加值仅5.4 KU,价格排在13位,具
备较好的性价比。
综合表5及表6,HEC的佳用量为0.31%,若HEC用量过大,低剪黏度过大,对成品流动性有一定的影响;若HEC用量过小,由于其他HASE及HEUR增稠剂增稠效率不如HEC,致使其他增稠剂用量偏多,一方面于经济不利,另一方面也会成品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如热储稳定性等。当HEC用量为0.31%时,即采用HEC将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调至80KU左右,然后采用AP425、AP425/RM8W及AP425/DR770将黏度调至要求值时,成品性价比较高。

4 结语
本文在PVC约为75%的内墙乳胶漆配方中,以不同剪切增稠的HASE、HEUR或二者的搭配逐步替代HEC,通过考察开罐状态、流态情况及增稠体系成本得到如下结论:
(1)对于低剪增稠为主的HEC/AP-10增稠体系,成本较HEC有较大的优势,流态情况与HEC基本相当,但热储稳定性较HEC稍差。
(2)除HEC/AP-10外,其他增稠体系的流态均优于HEC。其中采用HEUR的体系,流态优于HEC/HASE的搭配。但采用HEUR的体系易出现热储分层的问题,通过加入HASE类增稠剂或增加HEC在增稠体系中的占比可改善其分层问题。同时,同等HEC用量下,HEC/HEUR热储稳定性优于使用HASE的增稠体系。
(3)以性能(流态、分层情况及热储稳定性)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增稠体系成本作为次要优化目标,优增稠剂搭配为D6:HEC(0.31%)/AP425/RM8W,该搭配流态极佳,热储90 d不分层,贮存稳定性优,增稠体系成本较单独使用HEC略高;以增稠体系成本作为主要优化目标,性能作为次要优化目标时,优增稠体系搭配为D2组:HEC(0.31%)/AP425,该搭配流态较好,热储90 d不分层,贮存稳定性好,价格具备较大的优势。
(4)若HEC用量过大,低剪黏度过大,对成品流态有一定的影响;若HEC用量过小,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过小,为保证初始黏度,其他增稠剂用量过大,对热储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增稠成本也相应提高。在该配方中,HEC的佳用量为0.31%,即半成品浆(未加后增稠剂)黏度为80 KU左右。此时既保证了成品流态、贮存稳定性,也保证了成品的经济性。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