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毒长效船舶海洋防污涂料的制备

   日期:2021-06-08     浏览:201    
核心提示:0 前言自从1999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21届海事组织(IMO) 《控制船底有害防污体系的公约》(简称AFS)强制实施以来,传统长效型
0 前言
自从1999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21届海事组织(IMO) 《控制船底有害防污体系的公约》(简称AFS)强制实施以来,传统长效型防污涂料、释放型防污涂料、接触型防污涂料慢慢退出船舶涂料市场。而针对船舶30个月强制年检的规定,也促使具有更长防污期效和更出色防污效果的丙烯酸-有机硅树脂为基料的自抛光防污涂料占据了高端的船舶涂料市场。比如,挪威佐敦的SeaQuantum系列,由于其可以提供长达60个月的防污期限,并在长期航行期间提供非常稳定的自抛光性能,而获得广泛的赞誉。如何使新型防污涂料在船舶长期航行过程中提供长期的有效保护,将成为防污涂料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为保护绿色海洋而尽可能减少甚至完全不采用防污化学制剂而设计的防污涂层,也将是现在船舶防污涂料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将如何合成这种防污涂料使用树脂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复合涂层系统进行论述。

1 试验部分
1.1 丙烯酸-硅防污涂料用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试验目的是将有机聚硅氧烷引入到丙烯酸树脂分子中,从组成上和结构上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得到具有柔韧性、良好附着力又可室温固化的改性树脂。通过引入侧链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使丙烯酸树脂能够进一步交联,与异氰酸酯固化剂制成双组分涂料。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表1是其中一个合成树脂的配方。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引发剂主要有过氧类和偶氮类两种。本试验中采用了较常用的偶氮型引发剂偶氮异丁腈(AIBN)和过氧类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作为引发剂进行对比。通过试验,结合能耗方面的考虑终选择AIBN为树脂合成引发剂。由于残留的单体对树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使单体反应完全,采用引发剂同单体混合滴加并补加催化剂的工艺,即单体滴加完毕,保温数小时后,再滴加一定量的引发剂,以尽可能提高转化率。热固性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一般低于30 000,在10 000~20 000,Mw/Mn控制在2.3~3.3。本项目中设定理论分子量为15 000。
热塑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为了保持涂膜的性能一般相对分子量较大,在75 000~120 000,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要尽量窄,一般Mw/Mn控制在2.1~2.3。本项目中作为对比试验,合成的热塑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理论分子量设定为120 000。由于合成树脂与Desmodur N75和Desmodur N3390的相容性均较差,通过改变溶剂混合比例,单体种类和单体比例增加树脂与固化剂的相容性。终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是:①m(MIBK)/m(甲苯) = 2∶1;②使用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代替甲基丙烯酸甲酯;③降低丙烯酸正丁酯比例至7%;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比例≤10%。溶剂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树脂合成的进程和终树脂的性能。表2 是合成树脂液在不同溶剂中的混溶性。后合成的树脂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如图2所示。



试验对硅单体含量对合成树脂黏度的影响也进行了探索。图3是其中一组数据的曲线图。

图4是水接触角的测试图片;图5则是针对硅单体含量对水接触角的影响所做的系列测试曲线图。

结果显示,水接触角大小与硅单体含量呈线性关系。对本试验而言,线性关系如下:

1.2 丙烯酸-硅和环氧聚硅氧烷防污涂料配方设计
表3和表4分别表示利用合成的丙烯酸-硅防污树脂和Evonik Tego公司生产的SILIKOPON® EF进行低表面能自释放型防污涂料配方设计。试验采用环氧聚硅氧烷(固化剂使用Dynasilan AMEO)防污涂料作为试验参照试验样板,一并进行测试。


防污涂料设计以可一次成膜100~150 μm,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足够强度的物理特性为原则。
1.3 两种防污涂料体系性能测试及适宜评价方法探讨
根据两种树脂的性质可以容易地设计出适用于这两种防污涂料的连接涂料,这是一种用于水下硅树脂不沾污防污涂料与船舶主体涂层间的过渡涂层,以确保水下防腐与前后涂层间的附着力。一种三组分基于硅树脂的过渡涂料与厚浆类环氧及硅树脂不沾污防污涂料有良好的附着力,并满足阴极保护对涂层的要求[1]。结合现代船舶工艺的要求,本试验选择如表5防污体系。

试验目的是设计一种全球范围内航行、航速达到18节以上的船舶用的、坞修间隔可长达60个月的、作为船舶/海上设施水线以下防污体系的不沾污涂层。这是一种第三代船舶不沾污涂料, 基于双组分有机硅树脂、不含生物杀虫剂、高体积固含量的防污涂料。此防污涂料具有长时间保持光滑表面、低表面能、憎水的特性,并通过船舶航行的速度使污损小化[1]。表6和表7分别表述了船底防锈涂层和不沾污防污涂层的应用领域测试性能。其中,防锈涂层已经通过上海中挪海事实验室对船舶主体涂层的模拟压载舱和冷凝舱试验,完全可以满足船舶船底防锈的要求。而不沾污涂层的性能测试,则采纳Evonik TegoChemie GmbH公司实验室的方法进行。考虑到船舶底部涡轮叶片旋转产生的大量气泡对防污涂层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要求防污涂料必须具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具体测试方法是将按照涂装要求涂覆的试板放入沸水中进行2 h的强化试验。结果,所有试板在沸水试验后都保持了完整的涂膜,其光泽几乎没有改变,试板表面没有气泡,附着力均没有影响。
在大连渤海湾海域进行6个月生长旺季挂板试验后发现,所有挂板表面已经长满了海生植物,部分试板边缘部分有少量海蛎。但是,通过高压水冲洗可以很轻易清除掉所有污染物,其板面几乎没有被破坏。如果用试验用小镊子进行清除,那些海生植物和海蛎可以很轻松地除去。


图6是Evonik Tego Chemie GmbH公司实验室在对环氧聚硅氧烷不沾污防污涂料进行海边挂板试验后进行污染物清除的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是一种完全无毒的防污涂料,所以也被称为自清洁型防污涂料。其作用机理,简单讲就是利用涂膜表面与液体(海水)的不润湿性,使得污损生物分泌的黏液难以在涂膜表面附着,从而达到防污的目的。根据Gibbs自由能原理,海生物在船壳表面附着时,其附着强度直接取决于两者界面的性质,以及界面接触时的角度。自释放型防污涂料采用的就是一种低表面能防污机理,通过树脂结构和防污涂层的设计以使得海生物污染达到低的程度。一般认为,涂料的表面能低于25 mJ/m²或涂料与液体的接触角大于98°时,涂料才具有优良的防污和脱附清洗效果。一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增加涂膜接触角:一是尽量降低涂膜的表面能,二是设法在涂膜表面构建微观粗糙结构。本项目拟以具有低表面能特性的树脂作为涂料的成膜物,并添加能够进一步降低表面能的颜填料(纳米二氧化硅)来降低防污涂料涂膜的表面能,以增大涂膜的接触角,实现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目的。以有机硅为主要材料,用丙烯酸、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达到低表面能和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涂膜为目的的目标树脂。我们选用自主合成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和环氧聚硅氧烷树脂Silikopon EF来进行防污涂料的设计。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根据成膜机理不同可以分为挥发型(又称热塑型)和交联固化型(又称热固型)树脂。由于相对分子量过高时,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施工性能差,施工固体分低,所以出于对涂料加工性能和涂膜终性能的考虑,以热固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作为本项目中目标树脂。终合成树脂的红外图谱表明,相关的单体已经转化为所需要的硅树脂。通过清漆表面与水的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此接触角与硅单体含量呈线性关系。为了达到适合施工的黏度,并使终形成的涂膜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及对底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树脂合成的配方必须经过精密的调整。
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丙烯酸酯相容性较差。聚二甲基硅氧烷溶度参数15.6×103(J/M3)1/2,而聚丙烯酸酯是18×103~21×103(J/M3)1/2。通过改变溶剂体系、单体种类和单体的比例,可以达到相对满意的效果。

图7是Silikopon EF这种树脂合成和成膜的机理[4]。

利用这两种树脂设计合理的防污涂料配方,同时利用现代船舶建造主体涂层作为防锈涂层,获得了较理想防污涂装体系。通过实验室模拟测试、沸水试验和海边挂板试验,这两种涂装系统虽然仍然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已经可以满足船舶涂装的要求。现在应用广的以水解型丙烯酸硅树脂共聚物为基料的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其成膜物质在海水中以均匀、持续地水解,不断保持新鲜的涂膜表面以维持稳定的自抛光作用;与之不同的是,自释放型防污涂料在海水中几乎不发生降解或抛光,而是使海生物在尚未牢固附着在船壳表面之前,被船舶航行所带来的水流冲刷走,以维持光滑的表面。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只要自释放型防污涂料在海水中保持足够的强度,并在规定周期内用高压水冲洗船底少量附着的海生物,便可以达到很长的生命周期。

3 结论
用有机硅-丙烯酸、环氧合成低表面能防污树脂,都可以达到目前船舶建造和海洋保护对防污体系的要求。由于此类产品尚无严格的标准可以适用,因此建议相关机构和技术工作者考虑此类产品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适用标准。到目前为止,能够提供这类自释放型防污涂料的供应商并不多,大多数涂料供应商都规定该类防污涂料不适用于航速低于18~20级的船舶[5]。涂料供应厂商对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有效使用寿命的担保,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但是,这类产品有望解决长期以来船舶海洋防护的一个难题。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