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手机界掀起了一阵“柔变”之风,无论是透明聚酰亚胺(cpi)还是后来居上的超薄玻璃(utg),都在铰链结构、折叠屏强度上进行了改良。那么,未来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玻璃(utg)谁主沉浮?
一、双层聚酰亚胺,性能提升80%
据了解,mate xs屏幕采用聚酰亚胺柔性材质(cpi),强度比单层提升80%。不过,屏幕比黄金还贵,听说换一次屏幕要7000元以上。
于此同时,三星新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则用上新的超薄玻璃(utg),号称更加耐磨。
目前看来,utg和cpi均属于可折叠盖板潜力材料,互有优势;utg相较于cpi目前良率较低,实现稳定量产厂家较少;cpi日韩实现规模量产,utg仅个别企业实现部分量产;utg和cpi国内企业处于产业化研发阶段。
二、超薄玻璃+cpi或是出路
据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称:utg和cpi的优势互补复合使用或是另一种新的思路。巧合的是韩国媒体《电子报》(the elec)报道称,三星正在为他们的下一代可折叠手机开发新的屏幕,该屏幕结合了超薄玻璃(ultra-thin glass)与初代三星 galaxy fold 屏幕使用的聚酰亚胺技术。这种分层屏幕将使用透明胶粘剂,以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超薄玻璃的刚性和聚酰亚胺塑料材料的韧性。
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玻璃(utg),未来谁主沉浮我们还有待观察!